據全球戰略與管理咨詢公司A.T. Kearney(科爾尼公司)近期一份關於2030年全球零售行業的預測報告得出的結論顯示,如零售地產能實現徹底的自我變革,那麼該行業的前景依然是十分光明的。
這份報告由科爾尼公司一極片 零售業務合夥人Michael Brown主持編寫。他在文中大膽預測未來的購物中心和商場將轉型為多功能的商業綜合體,科爾尼公司稱其為“消費者沉浸式空間”(Consumer Engagement Spaces,以下簡稱CES)。
報告得出的相關結論如下:
到2030年,電商業務將占零售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
很多業內專傢都提出瞭美國人均商用零售面積(人均24平方英尺)過剩的說法。相比而言,英國的人均面積為5平方英尺、中國人均3平方英尺(約0.28平方米)、韓國人均2平方英尺。
在以往的全盛時期,商場的作用是將商品“推”給專註於購物的消費者;而未來的商場將作為一個平臺,“拉”動更多價值觀和興趣愛好相仿的消費者,將他們聚集在一起,更強調體驗性。
基於偷拍走光這樣的前提,設計師和購物中心的運營者需要考慮的是:
零售店的作用應該是什麼?
是否有需要將娛樂、醫療保健和居住需求整合在這樣的綜合體內?
科爾尼公司將上文提到的CES概念空間分為以下四個基本類別:
以規模大、引人入勝的環境吸引消費者的空間;
以價值觀和新鮮的點子吸引消費者的空間;
以數據為優勢,根據消費者需求不斷改進的空間;
集零售、餐飲、娛樂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生活空間;
成功的CES運營者未來將專註於某一特定消費人群,或者用某一個共同的興趣愛好或元素吸引幾個不同的消費人群聚集到一起。2030年,40%的消費者將是出生於數字時代的人群,為瞭滿足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零售商和零售地產開發商需要具備兩套技術:
個性化的傳訊技術;
分析識別每個個體消費者,追蹤每筆訂單購物記錄,以便實現實時亞洲永久免費視頻網站 的商品推薦;
此外,零售地產開發商還需要重新規劃停車場的設置。未來,按需流動性共享汽車將逐步取代個人購車的需求。這或許意味著商場需要將額外的停車位用來改建為穿梭式的即停即走上下客區域,或者將多餘的空地改建為綠地滿足消費者親近自然的需求。
CES的租戶商傢或業主也將憑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全面提升零售購物體驗。通過設立智能體驗中心,搭載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及混合現實(MR)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感官體驗。